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

“贾府忙着贾母的丧事,盗贼看有机可乘,进来偷盗抢劫,一看有个绝色美女,而且还是带发修行的尼姑,起了淫心,抢走了东西又回头,把妙玉也抢走了。“到头来,依然是风尘肮脏违心愿……又何须,王孙公子叹无缘”,这就是妙玉最后的下场。当然她不会依从盗贼,最后还是被杀害了。”

回想妙玉这个人物,在《红楼梦》里真的很特殊。她跟宝玉有一种很神秘的沟通,她只亲近两个人,一个是宝玉,一个是惜春,一个当和尚,一个当尼姑,这两个人最后完成了他们自己的旅程和解脱,妙玉没有。妙玉亲近他们,唯一看得上和尊崇的就是这两个人。妙玉看得到人家的命运,她看到了这两个人最后修成,而她自己不行。她多么努力,摒弃一切尘世上的肮脏,有时候甚至做得非常过分,她因为害怕,洁癖到我们看了荒谬的地步。刘姥姥到栊翠庵去喝一杯茶,那个杯子还要丢掉。刘姥姥跟贾母他们来过庵里,宝玉要派几个小幺儿帮她拿几桶水来洗地。刘姥姥什么人?一身的泥土气,但从某方面来看,她是个土地婆,代表了土地的某种生命力,但妙玉通通拒绝,怕沾惹尘埃,可是她自己的结局非常讽刺,反而被盗贼抢走。修为的时候最怕的是什么?六尘——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常常来引诱我们,经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来诱惑。为什么又叫“六贼”?因为会来偷光我们的内在清净。妙玉六根未净,所以招来贼,是真的盗贼,其实她心中的贼更厉害。第八十七回“感秋深抚琴悲往事”,她听琴弦“嘣”的一声断了,心惊肉跳,回去以后走火入魔。妙玉要走修行的路太艰难,到最后还是撑不住,被贼抢去了,下场可以想见。这一伙强盗后来变成海盗,强拉她去,她那么孤傲,不从,后来据传闻被强盗杀死。妙玉等于是宝玉的一面镜子,宝玉也是妙玉的一面镜子,宝玉经过九九八十一劫,一步一步走上修行道路,最后入了空门。妙玉老早自称“槛外人”,宝玉回复她送的生日帖自称“槛内人”,谦称自己还在红尘。妙玉自以为脱了红尘,哪晓得恰恰相反,那一步铁栏杆,她从来没有踏出去过,倒是宝玉最后跨出去了。

这一回写妙玉被劫,外面的盗贼进来抢走她,她自己也是走火入魔、六贼入侵。另外一个有心修行的人最后成功了,就是四姑娘惜春。惜春听到妙玉被劫,且偏偏是尤氏要她在家看屋子的时候发生这种事,非常羞愧懊恼。她自己想一想,真的没意思了,大姐姐元春病故,二姐姐迎春磨死了;史湘云嫁得好好的,先生又得了痨病;三姐姐探春远嫁走了,她想这些都是命定。开头她本来还羡慕妙玉如闲云野鹤,无拘无束,“我能学她就造化不小了”。但她是世家之女,怎能遂意?贾府这一连串的事故纷纷扰扰,她素日又跟嫂子尤氏不和,本来就有遁入空门的想法,这个时候更加笃定了,就先把自己的头发一绞,丫头在旁苦劝,拉不住,一时间就绞掉一半了。头发是三千烦恼丝,出家的人第一步就把头发剃光。别忘了,妙玉是带发修行的,惜春却要把三千烦恼丝剪掉。妙玉遭劫,最重要的原因是“色”,长得美,如果她是一个丑尼姑,恐怕贼也不抢她了,因为她长得美,贼看见了,而且带发修行像个美女嘛。六贼,“色”占头一个,大劫难逃了。

《红楼梦》十二支曲子的挽诗里,讲了妙玉和惜春,我们再来看一次。

〔世难容〕气质美如兰,才华阜比仙。美嘛,不光如此,而且妙玉的诗才很高。天生成孤癖人皆罕。这个人太过孤僻。你道是啖肉食腥膻,视绮罗俗厌;却不知太高人愈妒,过洁世同嫌。太高太洁的人,是为天嫉天妒。可叹这,青灯古殿人将老;辜负了,红粉朱楼春色阑。到头来,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。这是她的结果。好一似,无瑕白玉遭泥陷;可怜好好的一块美玉,妙玉。又何须,王孙公子叹无缘。这是书里一开始就讲的神秘不可知的命运。宝玉到了太虚幻境看到这些册子写了这些人的命运,那个时候他不懂。其实不懂最好,事先懂得自己的命运,知道一生前定,做任何事情都会走这条路子,最爱最亲的人也必定是那个结果,就失去走下去的动力了。后来宝玉又到太虚幻境,看到所有哀伤的结局都早有前定,你说他怎能不悟道出家?

惜春的挽诗与妙玉是个对照,一个是“到头来,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”,一个是“西方宝树唤婆娑,上结着长生果”,两个人不同的道路,不同的结果。

〔虚花悟〕将那三春看破,老早就看破。桃红柳绿待如何?满苦纠缠,老早斩断。惜春是解脱最彻底的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