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

“这一回又转笔写贾府家族的事情,前面有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。鸳鸯来找惜春。鸳鸯说:“因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,九九八十一,是个暗九。要许愿的,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,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《金刚经》,这已发出外面人写了……老太太因《心经》是更要紧的,观自在又是女菩萨,所以要几个亲丁奶奶姑娘们写上三百六十五部。”惜春说:“别的我做不来,若要写经,我最信心的。”她要来抄《心经》。《心经》是整部《大般若经》最精髓的部分,它的色空理论——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远离颠倒梦想,把所有的幻象去掉。这也是引导惜春走向解脱的经文。我想曹雪芹精心安排这时候来这么一段,让惜春抄《心经》,非常合适。前面经过这么大的折腾,黛玉弹琴断弦,妙玉走火入魔,到这个时候平和下来,归于寂静。”

宝玉放学去看老太太,贾母当然问他啰,这个贾代儒上课上得怎么样呢?宝玉、贾兰、贾环,他们都在一起上课。宝玉就说贾环作对子作不上来,还要悄悄地求人家帮忙,送东西请枪手。贾母本来就讨厌贾环,讲:“求人替做了,就变着方法儿打点人。这么点子孩子就闹鬼闹神的,也不害臊,赶大了还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呢。”又问:“兰小子呢,做上来了没有?这该环儿替他了,他又比他小了。是不是?”宝玉笑道:“他倒没有,却是自己对的。”你看贾母的口气:“我不信,不然就也是你闹了鬼了。如今你还了得,‘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,就只你大。’你又会做文章了。”宝玉笑道:“实在是他作的。师父还夸他明儿一定有大出息呢。老太太不信,就打发人叫了他来亲自试试,老太太就知道了。”这里写了两个人,一个是贾环,一个是贾兰,两个人在《红楼梦》里都是次要角色,贾环前面还有些反派戏,贾兰篇幅很少,前面只知道贾兰是李纨的儿子,很聪明、很乖,听妈妈的话,是很用功读书的孩子,而且也能够作诗题词,相当敏捷有才,就这样子,没有多给他任何的叙述篇幅。

在这个地方,曹雪芹让贾兰和李纨有一点角色。我说过,像李纨这个人物很难写,她嫁给宝玉的哥哥叫贾珠,贾珠早亡,所以李纨很早就守寡。在那个时代,以贾府的孙媳妇这种身份,她也不可能再嫁,而且她有个儿子贾兰了。所以她安分守己守这个儿子,进退都很本分。贾母、王夫人只可怜李纨早守寡而已,并不像对凤姐那样优宠有加,让她大权在握。按理讲李纨是大媳妇,在贾府里面应该有若干权的,她谦让了,她不要,什么都让凤姐做主。她不要并不是她愚笨,记不记得,有一次大家跟凤姐开玩笑,她把凤姐批了一顿,那个嘴也很来得两下,她并不是省油的灯。只是她知道本分,不多言,不多语,该讲的时候讲,不该讲的时候不出声,平常除了教子以外,领着这些姐妹们做做针黹,她们要作诗起社,她也帮着做一个辅助的角色。所以她最难写,写得太淡了,就扁平掉了,要写得突出,整个小说架构也用不着,这个人就是没什么个性、也很重要地放在那个地方。贾兰这时还是个小孩子,没什么可写的。可是别忘了,《红楼梦》最后结束的时候,那个和尚、道士预言“兰桂齐芳”,贾府被抄家了,衰下去了,最后还要复兴,就靠一兰一桂,“兰”当然是贾兰,后来也去考试中举了,他是一根柱子,要顶起贾府的。另外一个“桂”,就是宝钗怀的那个孩子,也就是贾宝玉留下来的儿子贾桂,我们没看到他出现,不过预言是靠这两个人复兴贾府的。

贾兰可以说是贾家的继承人(inheritor),在这个地方给他这么几下子,让他显显才,也非常合适。因为也不宜多写他,他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写,这里恰好适合,小小一段也相当动人。贾母道:“果然这么着我才喜欢。我不过怕你撒谎。既是他做的,这孩子明儿大概还有一点儿出息。”因看着李纨,又想起贾珠来。想起大孙子来了。又说:“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,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。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。”说到这里,不禁流下泪来。老太太想到大孙子了,有所感触掉泪了。李纨听了这话,却也动心,只是贾母已经伤心,自己连忙忍住泪。不敢哭,因为贾母已经掉泪了,做媳妇的李纨只好劝她:“这是老祖宗的馀德,我们托着老祖宗的福罢咧。只要他应得了老祖宗的话,就是我们的造化了。老祖宗看着也喜欢,怎么倒伤起心来呢。”劝老太太不要伤心,看他还有出息嘛,应该高兴啊!因又回头向宝玉道:“宝叔叔明儿别这么夸他,他多大孩子,知道什么。你不过是爱惜他的意思,他那里懂得,一来二去,眼大心肥,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。”不要夸他,夸多了他不知好歹。做妈妈的担心,其实心里面当然很高兴啰!但要这么讲一下。你看看,贾母道:“你嫂子这也说的是。就只他还太小呢,也别逼